目的 探讨2014—2024年我国护理领域国际期刊论文撤稿情况及主要原因。
方法 基于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被国际期刊撤稿的中国护理领域论文,并对发表时间、撤稿时间、所属期刊、出版单位、作者地区及撤稿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9篇撤稿论文,2014—2020年撤稿量较少(年均撤稿量<5篇),2021—2022年撤稿量激增,2023—2024年撤稿量又降至较低水平。撤稿论文的出版单位主要为Hindawi出版社(220篇),以其旗下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交叉学科期刊撤稿量较多。撤稿论文作者地区集中在山东(40篇)、江苏(34篇)、湖北(26篇)、浙江(20篇)、湖南(17篇)等。撤稿的主要原因为不当行为(52.68%)、数据错误(28.39%)及违反伦理规范(11.21%)。
结论 近十年来,特别是2021—2022年,我国护理领域论文国际期刊撤稿量急剧增长,科研诚信面临严峻挑战,撤稿原因主要涉及数据可靠性、伦理规范、出版漏洞及科研压力等。需从强化专项诚信教育、构建监管支持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等维度综合施策,构建符合护理学科特征的科研诚信防控体系。
撤稿是指期刊对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包括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取消发表权的一种常规程序和工作行为[1]。撤稿本质上是科学自我纠错的机制。近年来,医学领域因抄袭、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事件频繁发生,对学界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2-3]。护理作为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也面临着严峻挑战。Nicoll等研究发现,近25年来,全球护理论文撤稿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超过50%的撤稿直接归因于学术不端行为,且撤稿通知未能有效阻止被撤论文的持续引用 [4]。既往关于护理领域论文撤稿研究多聚焦于国际整体趋势,针对中国护理领域论文撤稿情况的分析较少。本研究探讨了2014—2024年中国护理领域论文在国际期刊上的撤稿现状及原因,以期为构建符合护理学科特性的科研诚信防控体系提供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撤稿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② 具有期刊官方发布的明确撤稿声明;③撤稿论文第一作者机构归属于中国;④撤稿论文主题属于护理领域。排除标准:①撤稿声明来源非期刊官网或Retraction Watch等权威平台;②撤稿声明真实性无法验证。
1.2 检索策略
数据来源于全球撤稿研究核心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http://www.retractiondatabase.org)。该数据库始建于2010年,收录1990年以来逾45 000条撤稿记录,是撤稿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数据源[5]。检索条目如下:学科限定为HSC Medicine领域内的Nursing子类,国家/地区限定为中国(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论文发表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论文撤稿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3 撤稿原因分类
基于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细分的107种撤稿原因,本研究参照张建军[6]和田甜[7]的归类框架,结合护理研究常见伦理与方法学问题,将原因整合为六类,见表1。
1.4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筛选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有争议的论文经咨询第三方后讨论做出决定。利用Excel 2019和SPSS 25.0软件对被撤稿论文的发表时间、撤稿时间、所属期刊、出版单位、作者地区及撤稿原因进行整理分析。本研究对我国护理领域国际期刊论文撤稿率、撤稿时滞及评估基线进行定义。①撤稿率计算:撤稿率=(某年度中国护理领域撤稿论文数 /同年Web of Science收录中国护理领域发文总量)×100%。②撤稿时滞:论文正式出版日期至撤稿声明发布日期的时间间隔(天),反映学术净化效率[8],若存在日期数据缺失,则该论文此部分数据予以剔除。③评估基线:以论文出版年份为基准,分析撤稿数量及时滞分布。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数据库获得243篇撤稿记录,排除第一作者国籍归属争议后,最终纳入239篇撤稿论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2.2 撤稿数量与撤稿时滞
2014—2020年,每年撤稿数量均小于5篇,撤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保持平稳态势;2021年撤稿数量急剧增加至50篇,2022年撤稿量达到峰值(178篇);2023—2024年,撤稿数量及撤稿率又降至较低水平,见图2。
在剔除1篇撤稿日期缺失的论文后得出2014—2024年平均撤稿时滞为431天。其中,2020年发表的论文平均撤稿时滞最长,达688天,2021年撤稿时滞为589天,2022年尽管撤稿数量最多,但平均撤稿时滞缩短至390天。
2.3 撤稿论文出版单位
239篇撤稿论文共涉及27种期刊和8家出版社。其中,Hindawi出版社撤稿数量最多(220篇),占比为92.05%,其次为Elsevier(5篇)、SAGE(5篇)、Wiley(5篇),其余4家出版社累计撤稿4篇。Hindawi出版社旗下的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58篇)、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54篇)及Journal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53篇)期刊撤稿数量较多。这些期刊多涵盖护理交叉领域,并非传统护理期刊,见表2。
2.4 撤稿论文地域分布
撤稿论文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撤稿数量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差异,见图3。撤稿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40篇,16.74%)、江苏(34篇,14.23%)、湖北(26篇,10.88%)、浙江(20篇,8.37%)、湖南(17篇,7.11%)。撤稿数量较多的省份均为护理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区域以及三级甲等医院集中之地。
2.5 撤稿原因
239篇论文共涉及1 606条撤稿原因,平均每篇论文撤稿原因数量为(6.72±2.72)条。撤稿主要原因类别分布如下:抄袭行为(7条,0.44%)、伪造数据(108条,6.72%)、违反伦理规范(180条,11.21%)、不当行为(846条,52.68%)、数据错误(456条,28.39%)、未知原因(9条,0.56%)。其中,占比较高的“不当行为”主要集中于“期刊/出版商调查”(231条)及“对同行评审的疑虑/质疑”(223条);“数据错误”主要体现为“结果不可靠”(188条)和“关于数据的疑虑 /问题”(187条);“违反伦理规范”方面,“缺乏机构审查委员会/动物护理与使用委员会审查”(91条)问题较为突出,见表3。
3 讨论
Al-Ghareeb等的研究发现,2007—2017年全球护理论文撤稿量及撤稿率维持在较低水平[9]。而Nicoll等的最新研究显示,近年来全球护理领域论文的撤稿数量和撤稿率均呈现上升趋势[4]。我国护理领域2021—2022年撤稿数量迅速增长,占近十年撤稿总量的95.4%,撤稿率也急剧上升,表明2021—2022年存在系统性压力或漏洞,以及出版商采取了审查清理行动,同时撤稿时滞的变化也印证了出版商提高了审查处理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撤稿集中于特定出版商、期刊群和地域。在出版社与期刊方面,撤稿主要集中于Hindawi出版社旗下交叉学科、开放获取且非传统护理期刊,这体现了出版社的出版漏洞,也反映出部分护理研究者存在目标期刊选择偏差,忽视了护理学科科研成果发表的适配性和质量要求。从地域分布上看,撤稿论文东、中、西部分布呈现差异,撤稿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均为高等教育和医疗资源密集区域,这些地区科研产出量大,同时暴露出科研管理与监督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论文撤稿原因分析需结合学科特性。在出版方面,“期刊/出版商调查”“对同行评审的疑虑”是撤稿触发机制,其本质是学术不端或出版流程存在重大缺陷。虚假同行评审、论文工厂渗透等问题的集中爆发,暴露了Hindawi出版社及其旗下部分开放获取期刊在质量控制上的漏洞[10]。而护理研究者,尤其是临床护士科研训练相对薄弱,对掠夺性期刊辨识力有限,在科研压力下易成为营销目标[11]。本研究中抄袭和重复发表导致撤稿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护理领域仍需对此引起重视,警惕文本重复风险,在撰写发表相关论文时需注重原创性表达[12]。在伦理方面,因“缺乏机构审查委员会/动物护理与使用委员会审查”“缺乏知情同意”“受试者福利问题”导致撤稿的情形较为严重,反映出研究者伦理意识薄弱及机构支持不足,复杂且严格的伦理审批流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13]。在数据与方法学层面,护理数据主要来源于高压临床环境,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易受工作环境的影响 [14],同时护理病历系统的设计难以针对护理研究进行优化,存在记录不完整等缺陷。护理研究设计对科学性有较高要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如随机化分组与盲法操作存在难度、对照组设置受限、随访脱落率较高、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等。方法学设计与执行方面的缺陷同样是引发“数据错误”类撤稿的重要因素。虽然“伪造数据”类原因占比不高,但“随机生成的内容”和“论文工厂”仍表明有研究者背离科学诚信底线,属严重学术不端行为[15]。撤稿原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明护理科研存在系统性薄弱点,亟须结合护理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整改。
面对近年来大量撤稿的现象,需构建多主体协同发力的科研诚信防控体系。①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道德建设的基石。为提高护理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应重点加强对临床数据收集、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质性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等环节的培训,特别强调原始记录的保存和数据溯源的重要性[16]。同时,需要深化护理伦理实践教育,针对研究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开发专门的案例库和实操指南,切实提升护理研究者的伦理审查申请能力及实际操作合规性。此外,提升研究方法学素养同样重要,需加强对护理研究常用设计及相关统计方法的培训,从源头减少因方法学错误导致的数据不可靠和结果偏差[17]。②完善具有护理特色的数据管理规范与监督支持体系是保障科研诚信的重要环节。相关机构应出台适用于护理研究的专项指南,例如临床护理研究数据收集与管理规范、护理质性研究资料处理与保存指南等,明确数据从产生、记录、存储到分析的全流程标准与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过程监督与原始数据核查机制十分重要。护理研究者所在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应加强对在研项目的动态监管,定期抽查护理原始记录,将原始数据的可核查性设定为研究成果发表和项目结题的必要条件。医疗机构还可设立护理科研辅导员或导师,配备经验丰富的人员为临床护士提供从选题设计、伦理申请、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到论文撰写的全程指导与帮助,弥补其科研经验不足的问题。③优化学术评价体系是引导护理科研回归临床本质、促进科研诚信的重要杠杆。目前,“唯SCI/SSCI”的评价倾向仍影响着护理研究者。在护理人员科研绩效与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应降低SCI/SSCI论文数量的权重,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等体现护理实践核心价值指标的权重[18-19]。除SCI/SSCI期刊外,应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鼓励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优秀护理期刊,促进本土护理知识传播应用,且应重视规范的病例报告、护理经验总结、质量改进项目报告等对临床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价值的成果形式。此外,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是确保评价科学性的关键,应区分不同类型研究成果的评价侧重点,制定差异化指标,避免“一刀切”。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整体科研诚信防控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关机构应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护理科研诚信组织,如国际护士协会、国际护理荣誉学会(Sigma)下设的科研诚信工作组,借鉴国际护理界防范学术不端、规范数据管理、优化伦理审查流程等的先进经验。此外,还要加强对中文护理期刊编辑和审稿人识别数据造假、伦理缺陷、方法学漏洞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升其作为学术“守门人”的能力[21]。同时,鼓励优秀护理学者担任国际护理期刊编委或审稿人,既能传播中国护理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掌握国际科研诚信标准与动态。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仅来源于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可能存在遗漏或延迟的情况;2023—2024年论文撤稿数量及撤稿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鉴于撤稿行为存在时间延迟,可能仍有部分撤稿情况尚未被发现,后续需持续追踪;本研究主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未能深入探讨撤稿论文研究主题以及对作者职业生涯、机构声誉及论文后续引用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2014—2024年中国护理领域国际期刊论文的撤稿情况,发现我国护理领域国际论文撤稿集中在2021—2022年,科研诚信面临严峻挑战,撤稿核心原因在于数据可靠性、伦理规范及出版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需立足护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从强化专项诚信教育、构建监管支持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等维度综合施策,构建符合护理学科特征的科研诚信防控体系。
1.张和, 张海燕, 鲁翠涛, 等. 关于科技学术期刊撤稿流程规范化建设的建议[J]. 编辑学报, 2021, 33(4): 403-406. [Zhang H, Zhang HY, Lu CT, et al. Suggest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retraction process in academic journals[J]. Acta Editologica, 2021, 33(4): 403-406.] DOI: 10.16811/j.cnki.1001-4314.2021.04.012.
2.Stavale R, Ferreira GI, Galvão JAM, et al. Research misconduct in health and life sciences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tracted literature from Brazilian institutions[J]. PLoS One, 2019, 14(4): e0214272.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4272.
3.解傲, 袁路, 汪伟. 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被撤销的原因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 33(5): 554-560. [Xie A, Yuan L, Wang W. Reasons for the retraction of SCIE-indexed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 by Chinese scholars[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2022, 33(5): 554-560.] DOI: 10.11946/cjstp.202109160736.
4.Nicoll LH, Carter-Templeton H, Oermann MH,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retracted articles in nursing literature[J]. J Nurs Scholarsh, 2024, 56(3): 478-485. DOI: 10.1111/jnu.12952.
5.徐奇智, 范晴. 中国学者图像学术不端撤稿情况分析——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 34(10): 1255-1263. [Xu QZ, Fan Q. Retrac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academic misconduct in scientific images: analysis based on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2023, 34(10): 1255-1263.] DOI: 10.11946/cjstp.202304280317.
6.张建军. 2010—2021中国神经科学领域国际期刊撤稿原因及对策[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4): 618-621. [Zhang JJ.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traction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J].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3(4): 618-62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6.
7.田甜. 医学论文撤稿情况分析与学术不端防范策略[J].医学与哲学, 2024, 45(7): 47-50, 56. [Tian T. Analysis of retraction cases in medical papers an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academic misconduct[J]. Medicine & Philosophy, 2024, 45(7): 47-50, 56.]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7.10.
8.李俊强. 2011—2020年全球肿瘤领域论文的撤稿时滞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 33(5): 561-565. [Li JQ. Analysis of the time to retraction of global papers in oncology in 2011—2020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2022, 33(5): 561-565.] DOI: 10.11946/cjstp.202107290592.
9.Al-Ghareeb A, Hillel S, McKenna L, et al. Retraction of publications in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Nurs Stud, 2018, 81: 8-13. DOI: 10.1016/j.ijnurstu.2018.01.013.
10.高梦晗, 郭宸孜, 程门雪, 等. Hindawi期刊批量撤销论文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 35(9): 1169-1177. [Gao MH, Guo CZ, Cheng MX, et al. Analysis of batch retraction of papers by Hindawi journals[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2024, 35(9): 1169-1177.] DOI: 10.11946/cjstp.202403080209.
11.Owens JK, Nicoll LH. Plagiarism in predatory public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nursing journals[J]. J Nurs Scholarsh, 2019, 51(3): 356-363. DOI: 10.1111/jnu.12475.
12.Fadlalmola HA, Elhusein AM, Swamy D, et al. Plagiarism among nursing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Nurs Rev, 2022, 69(4): 492-502. DOI: 10.1111/inr.12755.
13.胡雁. 新时期护理研究的范畴、选题与科研伦理思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 30(1): 2-6. [Hu Y. Nursing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scope, trends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 2024, 30(1): 2-6.] DOI: 10.3760/cma.j.cn115682-20240102-00008.
14.葛莉, 黄萍萍, 王冠东, 等. 质性内容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J]. 护士进修杂志, 2021, 36(9): 857-860. [Ge L, Huang PP, Wang GD, et al.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quality control[J].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2021, 36(9): 857-860.] DOI: 10.16821/j.cnki.hsjx.2021.09.022.
15.张希, 孙雪原, 张昱. 国际科技论文撤稿特征分析[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3, 55(4): 73-81. [Zhang X, Sun XY, Zhang Y.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thdrawal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apers[J].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s Review, 2023, 55(4): 73-81.] DOI: 10.3772/j.issn.1674-1544. 2023.04.009.
16.Sethi Y, Kaiwan O, Frati G, et al. Exploring the landscape of academic retractions in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umbrella review[J]. Minerva Med, 2024, 115(5): 581-588. DOI: 10.23736/S0026-4806.24.09343-1.
17.Lang TA, Altman DG. Basic statistical reporting for articles published in biomedical journals: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Methods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or the SAMPL Guidelines[J]. Int J Nurs Stud, 2015, 52(1): 5-9. DOI: 10.1016/j.ijnurstu.2014.09.006.
18.刘静. 科研评价模式改革研究——基于破除“唯SCI”的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 (3): 35-39. [Liu J.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liminating the "SCI-only" approach[J].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3): 35-39.] DOI: 10.16209/j.cnki.cust.2021.03.007.
19.陈钰, 程凯, 陈道桢. 破除“唯SCI论”不良导向对医院科研管理建设的影响[J]. 江苏科技信息, 2020, 37(9): 37-40. [Chen Y, Cheng K, Chen DZ.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CI-only theory"bad guid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J]. 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20, 37(9): 37-40.] DOI: 10.3969/j.issn.1004-7530.2020.09.010.
20.胡晓梅. 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应然方向、实然困境和使然路径[J]. 编辑学报, 2023, 35(S2): 1-6. [Hu XM. The ought-to-be direction, actual dilemma, and enabling path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to "write papers on the motherland's land"[J]. Acta Editologica, 2023, 35(S2): 1-6.] http://bjxb.ijournal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2&file_no=202308230000004&journal_id=bjxb
21.谢文鸿. 创新效能感在护理期刊审稿人科研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及其对培养优秀审稿人的启示[J]. 编辑学报, 2021, 33(2): 221-225. [Xie WH. Mediating effect of innovative efficacy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reviewer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how to train excellent reviewers[J]. Acta Editologica, 2021, 33(2): 221-225.] DOI: 10.16811/j.cnki.1001-4314.2021.02.024.